前几天我送女儿小米去上某某课,回来的路上,for no particular reason, 她问我如果我们有了很多钱我会做什么,我想了一下说,我可能会去旅游(好俗的答案啊),然后呢,我可能会写一本书 ... 书的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做《寻找我们失去的物质家园》(我都忘了我是怎么给这个十一岁的ABC用英文讲解这个名字的了)。
而且,我说,“我连第一篇文章都想好了要写什么了!”
“是吗?”她有点漫不经心的问。
“是啊,” 我说,“第一篇文章我就要讲讲所谓‘哲学三问’的答案。”
“哦...什么是‘哲学三问’啊?” 小女孩问,“是什么脑筋急转弯吗?”
“哈哈哈,当然不是了”,我说,“哲学三问是号称关于人类的三个所谓的‘终极’问题,据说是人类思考了几千年也不得其解只好交给哲学家来解决的问题。”,我继续说,“怎么样,你要不要听听是什么问题,没准儿我们可以试试找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呢。”。
“无所谓(whatever),只要不是数学问题,试试呗。” - 哇,现在的小女孩可真是酷啊。
“那你听好了啊,这第一个问题就是 ---- (drum roll)"
"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你说的对(看样子给他们看的那些BBC纪录片没有白看啊,连David Attenborough 都知道),可是这只是生物的进化啊,生命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问她。
“我们科学老师说,我们都是星尘的孩子(we are all made of stardust)”。
“哈哈哈,好孩子,这个都知道,不错不错”,我非常满意地笑起来。“嗯,大爆炸(Big Bang)创造了整个宇宙,我们还有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从那最初的物质而来的,所以说'我们是星尘的孩子'这个说法是不错的。但是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到底是怎样出现的,科学倒还没有一个完全满意的答案,主要是那些最初的生命痕迹都完全没有留下证据,这也是科学家们在努力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问题。(比如道金斯老师在他的《自私基因》里就有一些假设,倒是相当的迷人)”。
“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啊?” ... 嘿嘿,好奇心调动起来啦。
“小丫头你听好了,这第二个终极问题就是 .... (drum roll)”
"Daddy, stop it!!"
"好吧,好吧,这第二个问题就是 ..."
"我们(人类)要到哪里去?"
“也就是说,我们的终极目的或者说命运是什么?”
“这个 ... ”,小姑娘有点犹豫了... "这个我不知道。"
“是啊,这个问题对十一岁的小女孩是有点难回答(不过难不倒万能的你爹 ☺)。”我说。
“你看,显而易见一点的就是我们都会死的。而且,我们死了以后是不会再回来的(我之前有给小米讲过卡尔.萨更和他女儿的对话)。在电影里你看他们说‘尘归尘,土归土’ ... 这个倒是说的不错。”
“虽然我们(人类)老觉得自己很不一般。其实呢,我们人类和其它所有的生命体(以及非生命体)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世界不是为我们造的,我们也不是为了这个世界而来的。”
“说的简单一点,那就是我们(人类)其实哪儿也不去,我们死后,我们的能量又回到宇宙中去,周而复始而已。我们可以说我们呼吸的空气里就充满了我们祖先的物质(这个听起来有点那个啊...)。”
“是啊,看来你们的科学老师还不错啊!”,我说。
讲完第二个问题,这个十一岁的,刚刚开始中学生活的小女孩陷入了一点小沉思。
"好了,我们现在来谈谈第三个问题吧,shall we?",我问。
“OK”
“第三个问题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谈到了人类的起点,第二个问题是人类的终点,这第三个问题呢,就是 ...”
"我们(人类)到这儿来干什么?"
“或者说,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
“啊!”,小米说“Pokemon 电影里也谈到过这个问题。Mewtwo说过‘... the circumstances of one's birth are irrelevant; it is what you do with the gift of life that determines who you are. ’”.^
"不错啊,这个是个不错的答案。",我鼓励到。
“也就是说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我说。
“很多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是所谓的‘上天注定’的,是所谓的‘神’交付给我们的。我们天生就是要肩负某种‘使命’的。”
“其实这些都是nonsense。一个人生命的本身没有先天赋予的意义,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在于她/他自己的创造和生活,你的意义就在于你是你。你要幸福快乐,你要创造美丽,比如你,要设计出新的,最酷的Pokemon,well, 你就在自我创造你生命的意义 ...”
"Come on, daddy, you are preaching again!",女儿打断我说。
好吧,好吧 ... 现在的孩子真是的,就不能听大人抒发点丰富的感情啊 ...
三个哲学终极的问题,就这样在我们父女俩的谈话中被轻易的解决了,
“我觉得哲学家应该多想想数学题 ...”, 女儿说。
“谁说不是呢,谁说不是呢 ...”,我随声附和道。
然后我们转换了话题,一路上谈些学校啊,游戏啊什么的 非哲学,也非终极的问题 ...
快到家了,小米突然对我说
“爸爸,你刚才不是说你要写本什么书吗?你写的时候让我也读读,我可以帮你改英文...”
... (糟糕,你爸爸我刚才只是说“想”要写本书,没有说“要”写一本书啊 ... 这个,这个 ...)
"嗯,啊,嗯 ... 好啊,爸爸一定努力!!等你长大了,我写的时候一定让你看。"
“那一言为定哦!”
... 一 ... 言 ... 为 ... 定 ...
THE END
* 这篇文章是根据我和女儿小米的真实对话而写成的,为了增加可读性中间略有添油加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