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3

爱国的话乱说几句

前一段和几个朋友说起“爱国”,我就这儿胡说几句我对“爱国”的想法。

1. 身在海外的中国人,爱起国来也不那么理直气壮,一来我们中国人自古是不喜欢“背离祖国”的人的,凡是离开中国的中国人默认的就可以扣一顶“假洋鬼子”,更甚者加个“汉奸”的帽子都没什么奇怪的,比如明朝的朝廷就说过海外的华商是“弃家游海、压冬不回,父兄亲戚共所不齿,弃之无所可惜!”,所以很多出国的人们因为传统就多了这个负罪感。二来呢,好像刘墉在他的文章里写到的,是自己的心里作怪,尤其是这些年中国(大陆)国力日涨,在海外的中国人看到中国好了,很多人的心里就会有些比较复杂的情绪,在高兴之余,总会有些稍稍的酸葡萄心理,那看到中国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心里觉得难受之余,可能也会有点暗自庆幸的。

2. 出国以后(尤其是出到第一世界的国家以后),看到中国和中国人和这些国家及这些国家的人民的各种差距以后,对“爱国”可能会有一些抵触的情绪,可能会觉得原来的那个国家没什么可爱的,那些人民更没什么可爱的。原来很小的毛病突然就变大了,比如上车抢座位啊,随地吐痰啊,大声说话啊。“可恨呢!”你可能会说。

这些我觉得都很正常,而且我想也不光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发生,任何一个定居异国他乡的人和人们对原住国大概都会有些比较复杂的情绪吧,好像一个刚刚再次恋爱的人对以前情人一样,有遗憾,期盼,埋怨 。。。

3. “爱国”和这个国家是否历史悠久,文明古国没有什么关系。否则美国人,澳洲人可就不用爱国了。文明古国让我们国家的故事更精彩,更跌宕起伏。让我们对祖国的爱更丰富。可那绝不是“爱国”的必要条件。更何况中国的历史有那么多不可爱之处。我前几年花了一些时间看了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应该是类历史,因为据说并不准确),我们中国人所经历的苦难那真是罄笔难书的。这苦难让我对祖国的爱有了不同的角度。

“爱国”也和这个国家当前的政府没有什么关系,当前的政府可能让我感到羞耻,无地自容甚至,但我对我的祖国依然同样的热爱。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人民依然爱着德国,忘了是哪个为躲避纳粹而逃亡美国的德国著名人士说过“我之所在,就是德国”以表明自己虽然人在异乡可是永远心系祖国。

4.  “爱国”是一种朴素而简单的情绪,专家们可能会给她装上各种各样的名目,“部落情结”啊,“进化优势”啊什么的,可能他们都对,可是对我而言,这些都不重要,爱我的祖国对我而言就好像我吃中餐,喝绿茶一样,是我之所以为我的一部分,不可割舍,不能放弃的一部分。和“爱情”一样,她来无影去无踪,一时让你情绪激昂,一时又会让你愁肠寸断。朋友争争吵吵的可能是为她,把朋友聚在一起的可能也是她。我们可能会对祖国和国人的一些作为感觉尴尬,但是完全无需妄自菲薄。为祖国的成功感到骄傲,但也完全没有必要沾沾自喜甚至狐假虎威。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大概是讲冯玉祥将军在美国留学期间,因为别人老误以为他是日本人,一气之下给自己挂了个牌子(应该是很小的牌子吧,要不也太...那个了),上书“I AM CHINESE”(我估计应该是用英文写的,不知道冯将军有没有在CHINESE 前面加 A,这是中国人常犯的英语错误)。当时觉得冯将军好有民族气节啊,后来对冯将军民族气节的有无不确定了,但是很确定的是冯将军似乎根本没有去美国留过学。想起这个故事就是想说,“爱国”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挂个牌子(哪怕是很小的一块牌子)告诉人家自己是中国人,要我的话,一是觉得这不太好看,二来呢,这老让我想起原来经常看到的“外国朋友(也)树起大拇哥”的“新闻”报道,干什么事儿都觉得特没底气。